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精神残疾人的人生,需要社会多方搭建支持网络

        日前,荔湾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利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广州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举办精康人士及家属权益保护研讨会,包括律师、社会学学者、社会工作研究者等行业专家组成研讨小组。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精神残疾人及其家属的社会支持工作需要多方支持,因此希望通过多方探索,帮助公众了解照顾者的压力与困境、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精神康复者权益和为照顾者/监护人提供支持。

        广州市荔湾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于2019年5月起开展朋辈支持服务,培育康复者和家属成为朋辈支持员,为其他康复者家庭等提供陪伴、情绪支持、经验分享等支持服务。 “关于精残人士的权益保障、部分家属如何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社会可以在这些领域展开多元合作。”广州采华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常年顾问律师陈莉静表示,研讨会聚集不同的专业人士关注残障人士权益保护,这也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陈莉静回忆道,“我们与利康结缘于一个案例,案例中家里夫妻双方生了一女儿,夫妻关系不好,在孩子成长中有不利的影响,到这个姑娘成年后已完全投入到生活中,有独立的能力,自己出去谈生活,谈工作。但女儿是精神残疾人,社会上开始考虑,女儿究竟是否需要有法定监护人?”

        这并非光靠社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广泛地存在于各个精神残疾人家庭中。彼时,社工联动了居委、医生、公安、疾控、残联,还有法律资源,在司法鉴定的过程中也通过多方取证,最终该康复者拿到了完全行为能力人的鉴定报告。

        最终,法院判定女儿已经是民事行为能力,母亲不再具有监护的权力。然而,这一次的多方合作是出于偶然还是必然,没有人知道,更没有人知道下一次时候依然能掀起同样的多方合作,一同为一个家庭解决问题。

        而中山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精神病理学与精神分析博士徐慧认为,“我们过去没有系统地研究和发展社区精神病学,反而会依据一些临时的需要而从别的地方抓取或引进一两种技术,单个的引进,譬如患者俱乐部等。”

        “我们往往忽视背后整个系统的运作及支持工作。我们也没有像欧美那样经历从隔离的收容制度向开放的精神病院制度的过渡,这个过程很重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对精神病病理、病因及干预技术的回答及探索,相应的成果就是生物精神病学、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等。”

        “我们在这一块的工作是较为缺乏的。这是我们在发展该领域工作时必须面对并改进的问题。”徐慧表示,广州市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做得不错,每个区都建立了区精综,相对于国内其他地方,社区康复服务相对较为完备。但相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服务需求来说,现有的服务还是不够的。”

        而研讨会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关于多方合作,其实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问题经常回到到底是谁应该负责这个事情,谁该牵头,谁是主管部门,基层缺少这种明文规定的联动机制,而研讨会正是希望通过不断多方探索,可以激发更多的可能性。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苏赞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莫伟浓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凤荷

        来源:广州日报